犯罪动机与人格 pdf 在线 2025 epub 免费 书籍 下载
犯罪动机与人格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犯罪动机与人格》内容简介:只有真正探索到犯罪人想从犯罪行为中得到什么时,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犯罪人与犯罪心理的本质。对犯罪动机与犯罪性人格的研究正是这一探索努力的核心组成部分。犯罪动机是激发与推动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部力量,包括“犯罪的动机”与“犯罪性动机”两个层面的理解(犯罪性动机居于核心地位)。犯罪动机作为犯罪人个性倾向性因素之一,在犯罪心理结构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犯罪心理学中居于核心地位的理论与对策系统。本文以社会生物学之“自私倾向说”为理论假设与逻辑起点,试图分析犯罪动机与需要体系、社会文化与个体人格之间的密切关系;其形成模式表现为以缺失性需要为基本内容的需要在社会文化的作用下,通过模仿、角色认同、认知选择、自我强化及无意识等途径现实性地表达为直接动力性的犯罪动机与稳定化的犯罪性人格。
动机理论的发展表现为本能需要论、诱因刺激论、强化理论、认知情感理论等,它们均具有科学性的要素,是从不同维度对人类行为动机的探索与分析。本文持辩证法与协同论的动机观点,全面性地分析犯罪动机的结构(犯罪动机因素、犯罪动机成分与犯罪动机机制三个方面)、本质与特征。相应地,犯罪动机的价值表现为,通过犯罪动机之核心地位与作用,犯罪心理学必然成为法律心理学以及刑事一体化之理论与实证性的重要支持领域。
犯罪动机是激发与推动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力量。犯罪性动机则是其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存在于故意犯罪中,也存在于忘却犯罪之外的过失犯罪中。
犯罪动机由多种因素决定。人的本能与需要是犯罪动机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性来源,犯罪动机是优势需要在特定文化、规范作用下的直接反映。在此,以需要层次为基础,犯罪动机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成就需要、自尊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之间存在着相对优势关系、层阶关系,并个体化地表征为具体的犯罪动机成分。其中无意识犯罪动机具有特殊性,在过失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激情犯罪与变态性犯罪及群体犯罪中存在着一定成分、一定程度的无意识犯罪动机。
犯罪动机由多种机制决定。在自然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优势需要并不会自然地、直接地转化为犯罪动机;需要只是犯罪动机形成的起源,虽然它们是根本性的前提,但并不是必然的结果。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文化力量必然通过同化与顺应的心理机制发挥着作用。犯罪动机形成的个体机制涉及意识与无意识方面:模仿机制、交换机制、压力机制、期待机制、归因机制以及生理神经机制、防御机制等。
在多种因素与多种机制的支配下,犯罪动机具体体现为生理成分(以生存本能、性本能、竞争本能与勇敢本能为代表)、行为成分(以犯罪诱因力、犯罪目标定向、犯罪行为习惯为代表)、认知成分(以犯罪目标价值、犯罪合理化、犯罪自我效能感、犯罪思维模式为代表)与情绪成分(以追求快乐、避免痛苦与情绪宣泄力为代表)等四个方面。
犯罪动机与犯罪性人格本质上是一致的。持续作用的犯罪动机形成犯罪性人格;犯罪动机典型地表征为犯罪性人格,是犯罪性人格的核心内容。犯罪动机并非生物基因在社会规范中的机械化表达,而是个体有意识的自我认知与情感的体现,犯罪性人格正是个体犯罪动机在认知与情感方面稳定性、发展性的身心组织。
犯罪动机作为犯罪心理结构的重要力量,形成于犯罪行为之前。犯罪动机的存在并不必然导致犯罪行为,但没有犯罪动机就不可能导致犯罪(对于绝大多数犯罪而言)。犯罪行为有理智型与情感型两种类型模式,它们都具有道德、法律、人际关系、能力与特殊阻却力量。
犯罪动机的存在并不是静态的。犯罪动机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在个体犯罪演化的不同阶段发展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犯罪动机结构的理论基础在刑事司法活动中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理论与实践价值。犯罪动机与人格在刑事一体化的进程中为刑事侦查(侦查假说建立、识别假象、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与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应用)、刑事审讯(对抗心理防卫、预防虚假供述、分析无意识犯罪动机)与刑事审判(犯罪行为事实与犯罪动机、犯罪性人格价值的二元定罪机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点与对策系统;犯罪动机及犯罪性人格的指向也直接为罪犯的矫正提供具有较强动力针对性的矫正与回归策略(行为矫正法、精神分析法、人本主义疗法、认知疗法、回归社会矫正法等)。
本书以生物-社会文化-人格的协同模式,以整体犯罪人的观念理解犯罪动机的力量来源、结构模式、发展变化及其特殊性的表现;以此倡导犯罪动机在刑事司法实践中体现为以关注犯罪人主体因素(需要体系、目标体系、自我控制体系等)为核心的人格刑法观念以及罪犯改造、罪犯回归之犯罪行为人中心的理性策略。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女性犯罪动机的认知因素表现为与男性相异的消极认知特点对犯罪行为的推动力量。女性的感性认识、形象思维与想象力较好,但其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女性认识范围较窄,社会认识系统较薄弱。相应地,女性还更可能单纯地、执着追求不太切合现实的目标,如”浪漫主义“、”完美主义“目标。因此,女性在犯罪系统中,容易受骗上当,成为受害者,然后诱发成为反抗性的犯罪者;同时,这容易导致女性在认知模式方面存在着片面性、主观性与偏激性与自我中心化的特点,而这些正是自私性犯罪、情绪性犯罪的重要动力所需。
女性犯罪动机的行为因素表现为社会环境之文化与习俗对于女性犯罪动因的影响力。传统社会较多地期待与认同女性的被动性、忍耐性与家庭取向,一方面,这可能降低女性的攻击性与攻击性的机会(犯罪率较低),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累积的心理压抑、与现实社会的强烈反差而导致情绪性犯罪(甚至更为严重程度的变态性犯罪)。而在女权主义思想的推动下,女性在追求平等的背景中,除了由于增加女性参与社会机会、竞争机会而伴随的犯罪(”新女性犯罪人“)之外,部分女性潜意识第进行过度不常或心理防御,也可能产生更为隐蔽的潜意识犯罪动机,例如,曾经遭受身体或精神伤害的女性在工作、生活中可能会无意识地具有敌视、对抗男性(泛化的男性施害者)的攻击性动机,而在现实挫折的诱发下就可能合并成为报复性的犯罪动机。
女性犯罪动机的情绪因素集中地体现为女性的情感取向性、情绪波动性。女性的情感状态是其心里生活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亲密情感(如对配偶、情人、子女的感情)的追求与保持是其行为的重要动力。而女性丰富的移情作用大大地加强了这种情感的动力性。而且,由于情绪、情感本身具有的非理性特征,因此这种犯罪动力更可能在犯罪行为中体现出疯狂性与严重后果。同时,女性的情绪、情感更具有波动性与依附性,这叫可能导致她们在特定情绪中无预谋的情绪性犯罪。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犯罪动机与人格》内容简介:只有真正探索到犯罪人想从犯罪行为中得到什么时,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犯罪人与犯罪心理的本质。对犯罪动机与犯罪性人格的研究正是这一探索努力的核心组成部分。犯罪动机是激发与推动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部力量,包括“犯罪的动机”与“犯罪性动机”两个层面的理解(犯罪性动机居于核心地位)。犯罪动机作为犯罪人个性倾向性因素之一,在犯罪心理结构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犯罪心理学中居于核心地位的理论与对策系统。本文以社会生物学之“自私倾向说”为理论假设与逻辑起点,试图分析犯罪动机与需要体系、社会文化与个体人格之间的密切关系;其形成模式表现为以缺失性需要为基本内容的需要在社会文化的作用下,通过模仿、角色认同、认知选择、自我强化及无意识等途径现实性地表达为直接动力性的犯罪动机与稳定化的犯罪性人格。
动机理论的发展表现为本能需要论、诱因刺激论、强化理论、认知情感理论等,它们均具有科学性的要素,是从不同维度对人类行为动机的探索与分析。本文持辩证法与协同论的动机观点,全面性地分析犯罪动机的结构(犯罪动机因素、犯罪动机成分与犯罪动机机制三个方面)、本质与特征。相应地,犯罪动机的价值表现为,通过犯罪动机之核心地位与作用,犯罪心理学必然成为法律心理学以及刑事一体化之理论与实证性的重要支持领域。
犯罪动机是激发与推动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力量。犯罪性动机则是其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存在于故意犯罪中,也存在于忘却犯罪之外的过失犯罪中。
犯罪动机由多种因素决定。人的本能与需要是犯罪动机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性来源,犯罪动机是优势需要在特定文化、规范作用下的直接反映。在此,以需要层次为基础,犯罪动机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成就需要、自尊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之间存在着相对优势关系、层阶关系,并个体化地表征为具体的犯罪动机成分。其中无意识犯罪动机具有特殊性,在过失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激情犯罪与变态性犯罪及群体犯罪中存在着一定成分、一定程度的无意识犯罪动机。
犯罪动机由多种机制决定。在自然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优势需要并不会自然地、直接地转化为犯罪动机;需要只是犯罪动机形成的起源,虽然它们是根本性的前提,但并不是必然的结果。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文化力量必然通过同化与顺应的心理机制发挥着作用。犯罪动机形成的个体机制涉及意识与无意识方面:模仿机制、交换机制、压力机制、期待机制、归因机制以及生理神经机制、防御机制等。
在多种因素与多种机制的支配下,犯罪动机具体体现为生理成分(以生存本能、性本能、竞争本能与勇敢本能为代表)、行为成分(以犯罪诱因力、犯罪目标定向、犯罪行为习惯为代表)、认知成分(以犯罪目标价值、犯罪合理化、犯罪自我效能感、犯罪思维模式为代表)与情绪成分(以追求快乐、避免痛苦与情绪宣泄力为代表)等四个方面。
犯罪动机与犯罪性人格本质上是一致的。持续作用的犯罪动机形成犯罪性人格;犯罪动机典型地表征为犯罪性人格,是犯罪性人格的核心内容。犯罪动机并非生物基因在社会规范中的机械化表达,而是个体有意识的自我认知与情感的体现,犯罪性人格正是个体犯罪动机在认知与情感方面稳定性、发展性的身心组织。
犯罪动机作为犯罪心理结构的重要力量,形成于犯罪行为之前。犯罪动机的存在并不必然导致犯罪行为,但没有犯罪动机就不可能导致犯罪(对于绝大多数犯罪而言)。犯罪行为有理智型与情感型两种类型模式,它们都具有道德、法律、人际关系、能力与特殊阻却力量。
犯罪动机的存在并不是静态的。犯罪动机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在个体犯罪演化的不同阶段发展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犯罪动机结构的理论基础在刑事司法活动中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理论与实践价值。犯罪动机与人格在刑事一体化的进程中为刑事侦查(侦查假说建立、识别假象、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与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应用)、刑事审讯(对抗心理防卫、预防虚假供述、分析无意识犯罪动机)与刑事审判(犯罪行为事实与犯罪动机、犯罪性人格价值的二元定罪机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点与对策系统;犯罪动机及犯罪性人格的指向也直接为罪犯的矫正提供具有较强动力针对性的矫正与回归策略(行为矫正法、精神分析法、人本主义疗法、认知疗法、回归社会矫正法等)。
本书以生物-社会文化-人格的协同模式,以整体犯罪人的观念理解犯罪动机的力量来源、结构模式、发展变化及其特殊性的表现;以此倡导犯罪动机在刑事司法实践中体现为以关注犯罪人主体因素(需要体系、目标体系、自我控制体系等)为核心的人格刑法观念以及罪犯改造、罪犯回归之犯罪行为人中心的理性策略。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4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网站更新速度:5分
使用便利性:8分
书籍清晰度:5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是否包含广告:8分
加载速度:9分
安全性:8分
稳定性:6分
搜索功能:6分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推荐购买(623+)
- 服务好(202+)
- 目录完整(362+)
- 格式多(144+)
- 已买(168+)
- 无颠倒(607+)
- 快捷(126+)
- 超值(416+)
- 赞(644+)
- 五星好评(243+)
- 内容齐全(422+)
下载评价
- 网友 益***琴: ( 2025-01-14 16:49:34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堵***洁: ( 2025-01-17 04:24:35 )
好用,支持
- 网友 宫***玉: ( 2025-01-06 17:30:23 )
我说完了。
- 网友 冷***洁: ( 2024-12-26 08:35:21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詹***萍: ( 2024-12-30 10:52:48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芮***枫: ( 2025-01-07 23:35:53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辛***玮: ( 2024-12-23 14:14:52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曹***雯: ( 2025-01-07 03:34:49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步***青: ( 2024-12-31 01:27:10 )
。。。。。好
- 网友 戈***玉: ( 2025-01-02 10:57:24 )
特别棒
- 网友 通***蕊: ( 2025-01-03 23:44:53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菱***兰: ( 2024-12-26 09:04:03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索***宸: ( 2024-12-21 08:34:28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妈妈是最好的医师(珍藏版) pdf 在线 2025 epub 免费 书籍 下载
- 日本复兴大战略 pdf 在线 2025 epub 免费 书籍 下载
- 汽车电路分析与检测(第3版)(含教学视频) pdf 在线 2025 epub 免费 书籍 下载
- 观念史研究 pdf 在线 2025 epub 免费 书籍 下载
- 全新正版图书 美味宴客菜夏璞团结出版社9787512623132 菜谱普通大众青岛新华书店旗舰店 pdf 在线 2025 epub 免费 书籍 下载
- 轻松刷高考化学2023版 pdf 在线 2025 epub 免费 书籍 下载
- 邮轮服务英语 谭常娥 主编 pdf 在线 2025 epub 免费 书籍 下载
- 现代作家青春剪影丛书 pdf 在线 2025 epub 免费 书籍 下载
- 与幸福的约定 (日)江国香织 著,周龙梅,彭懿 译 接力出版社【正版】 pdf 在线 2025 epub 免费 书籍 下载
- 日本文化概论 第三版 韩立红 著 韩立红 译 南开大学出版社 9787310056996 pdf 在线 2025 epub 免费 书籍 下载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5分
人物塑造:3分
主题深度:7分
文字风格:6分
语言运用:9分
文笔流畅:3分
思想传递:9分
知识深度:8分
知识广度:4分
实用性:8分
章节划分:6分
结构布局:8分
新颖与独特:3分
情感共鸣:3分
引人入胜:8分
现实相关:5分
沉浸感:4分
事实准确性:6分
文化贡献: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