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云端 -资治通鉴(精装全四册)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18 00:21:21

资治通鉴(精装全四册) pdf 在线 2025 epub 免费 书籍 下载

资治通鉴(精装全四册)精美图片
》资治通鉴(精装全四册)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资治通鉴(精装全四册)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34853326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7
  • 页数:3636
  • 价格:226.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精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18 00:21:21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及其助刘攽、刘怒、范祖禹等根据大量的史料编纂而成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上起周威烈士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书中描绘了战略至五代期间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几十个政权的盛衰之由,生动地刻画了帝王将相们的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旋涡中的生死悲欢。

《资治通鉴》为我国*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16朝1362年史事囊括无遗,备受历代统治者及文人学士兵青睐,视之为之书。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他爱好历史,出仕以后,仍治史不懈。治平三年(1066年),司马光撰成一部战国至秦共八卷本的编年史,名为《通志》,进呈宋英宗,英宗命其设局续修。此后,司马光无论在政治上如何进退沉浮,书局一直随身而设。1067年神宗即位,开经筵,司马光进读《通志》,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王安石行新政时,司马光竭力反对,被任命为枢密事使而坚辞不就,于熙宁三年(1070年)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次年退居洛阳,专心编撰《资治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年)成书。从治平三年开局,至此共用了19年的时间。

《资治通鉴》记载了上起战国时期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五代灭亡,前后长达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选取的资料除了十七史外,还包括了二百多种野史和文集。由于编者司马光在史料的搜集、事实的考订、年月的编排以及文字的剪裁润饰上所下的功夫,使它成为我们研究唐以及唐以前历史的一部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全书分为二百九十四卷,共计三百余万字;如果从完整性的角度来看的话,还应该包括《通鉴目录》和《通鉴考异》。《通鉴目录》共三十卷,仿《史记》年表的体例,纪年于上,列《资治通鉴》卷数于下;《考异》也是三十卷,说明材料去取的理由。《目录》的作用是编制检索性的纲目,将重要事件按照时间顺序列举出来,以方便人们的阅读。《考异》的作用是专门保存史料考证过程中未选入《资治通鉴》的其他史料资料,说明取舍材料的理由,将其作为正文的补充内容。《目录》和《考异》虽然相对独立于《资治通鉴》,但仍属于该书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资治通鉴》首先是一部政治史。国家的兴亡,君主的贤愚,官吏的良莠,是书中*主要的内容。它对历代王朝的政治措施、统治集团中主要人物的美言美行予以颂扬,对黑暗腐败的现象更是不厌其详地记叙,用以警戒皇帝吸取前朝统治者的经验教训。

与政治史紧密相联的是军事史。像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就被记述得精彩纷呈。在记载赤壁之战时,司马光并没有正面去描写战争的具体情况,而是从人物着手,把鲁肃与孙权合谋定计、吴蜀构筑同盟及诸葛亮智激孙权等故事分别道来,从独特的视角诠解了这场决定魏、蜀、吴三足鼎立局面的关键之战。既有战争的完整过程,又有人物的深刻雕镂,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除政治史、军事史外,书中还记载经济史、文化史、历史评论方面的内容。经济方面,历代的重要经济制度、改革措施都有记载。文化方面,上至先秦诸子,下至汉唐名士,文学、宗教、艺术、历法、天文地理等各种内容都有体现。历史评论有两类:一类是作者本人对史实发表的议论,另一类是引用前人的论述。

《资治通鉴》虽然是一部史书,但艺术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它的行文生动优美,结构严谨,尤长于叙事。司马光堪称一代语言文学大师,其语言既详细周全,又不失简洁明了;文笔既精湛优美,又不流于高深古奥;风格既博采众长,又独树一帜,充分体现了他驾驭文字和语言的非凡能力。


书籍目录:

卷 周纪一               

 卷第二 周纪二               

 卷第三 周纪三               

 卷第四 周纪四               

 卷第五 周纪五               

 卷第六 秦纪一               

 卷第七 秦纪二               

 卷第八 秦纪三               

 卷第九 汉纪一               

 卷第十 汉纪二               

 卷第十一 汉纪三               

 卷第十二 汉纪四              

 卷第十三 汉纪五               

 卷第十四 汉纪六              

 卷第十五 汉纪七              

 卷第十六 汉纪八              

 卷第十七 汉纪九                 

 卷第十八 汉纪十              

 卷第十九 汉纪十一             

 卷第二十 汉纪十二             

 卷第二十一 汉纪十三              

 卷第二十二 汉纪十四             

 卷第二十三 汉纪十五              

 卷第二十四 汉纪十六             

 卷第二十五 汉纪十七              

 卷第二十六 汉纪十八             

 卷第二十七 汉纪十九              

 卷第二十八 汉纪二十              

 卷第二十九 汉纪二十一             

 卷第三十 汉纪二十二             

 卷第三十一 汉纪二十三              

 卷第三十二 汉纪二十四              

 卷第三十三 汉纪二十五              

 卷第三十四 汉纪二十六              

 卷第三十五 汉纪二十七              

 卷第三十六 汉纪二十八              

 卷第三十七 汉纪二十九              

 卷第三十八 汉纪三十               

 卷第三十九 汉纪三十一              

 卷第四十 汉纪三十二              

 卷第四十一 汉纪三十三              

 卷第四十二 汉纪三十四              

 卷第四十三 汉纪三十五              

 卷第四十四 汉纪三十六              

 卷第四十五 汉纪三十七              

 卷第四十六 汉纪三十八              

 卷第四十七 汉纪三十九              

 卷第四十八 汉纪四十               

 卷第四十九 汉纪四十一              

 卷第五十 汉纪四十二              

 卷第五十一 汉纪四十三              

 卷第五十二 汉纪四十四              

 卷第五十三 汉纪四十五              

 卷第五十四 汉纪四十六              

 卷第五十五 汉纪四十七              

 卷第五十六 汉纪四十八              

 卷第五十七 汉纪四十九              

 卷第五十八 汉纪五十               

 卷第五十九 汉纪五十一             

 卷第六十 汉纪五十二              

 卷第六十一 汉纪五十三              

 卷第六十二 汉纪五十四              

 卷第六十三 汉纪五十五              

 卷第六十四 汉纪五十六              

 卷第六十五 汉纪五十七            

 卷第六十六 汉纪五十八            

 卷第六十七 汉纪五十九            

 卷第六十八 汉纪六十             

 卷第六十九 魏纪一              

 卷第七十 魏纪二              

 卷第七十一 魏纪三              

 卷第七十二 魏纪四              

 卷第七十三 魏纪五              

 卷第七十四 魏纪六              

 卷第七十五 魏纪七              

 卷第七十六 魏纪八              

 卷第七十七 魏纪九              

 卷第七十八 魏纪十              

第二册目录

第三册目录

第四册目录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周纪一 起著雍摄提格,尽玄默困敦,凡三十五年。

  威烈王

  二十三年 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敢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纲纪哉!是故天子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贵以临贱,贱以承贵。上之使下,犹心腹之运手足,根本之制支叶;下之事上,犹手足之卫心腹,支叶之庇本根。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故曰: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 

文王序《易》,以乾坤为首。孔子系之曰: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言君臣之位,犹天地之不可易也。《春秋》抑诸侯,尊周室,王人虽微,序于诸侯之上。以是见圣人于君臣之际,未尝不倦倦也。非有桀、纣之暴,汤、武之仁,人归之,天命之,君臣之分,当守节伏死而已矣。是故以微子而代纣,则成汤配天矣;以季札而君吴,则太伯血食矣。然二子宁亡国而不为者,诚以礼之大节不可乱也。故曰:礼莫大于分也。 

……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项王暗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逐其故主而王其将相,又迁逐义帝置江南,所过无不残灭;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其强易弱。


羽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扬子《法言》:或问:”楚败垓下,方死,曰‘天也!’谅乎?“曰:”汉屈群策,群策屈群力;楚厌群策而自屈其力。屈人者克,自屈者负;天曷故焉!“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也。


郭嘉劝说曹操多延聘青、冀、幽、并四州的名士作为属官,使人心归附,曹操采纳了他的意见。官渡之战前,袁绍命令陈琳撰写讨伐曹操的檄文,历数曹操的罪恶,并攻击曹家的祖先,极尽丑化诋毁之能事。等到袁绍失败后,陈琳投降曹操,曹操对他说:“你从前为袁结写檄文,只该攻击我本人,为什么要向上攻击到我的父亲、祖父?”陈琳谢罪,曹操便赦免他,派他与陈留人阮一同担任主管撰写奏章的记室。


很多人问,为什么看历史,很多人回答,以史为鉴。

现在我来告诉你,以史为鉴,是不可能的。

因为我发现,其是历史并没有变化,技术变了,衣服变了,饮食变了,这都是外壳,里面什么都没有变化,还是几千年来那一套,转来转去,该犯的错误还是会犯,该杀的人还是会被杀,岳飞会死,袁崇焕会死,在过一千年,还是会死。

所有发生的,因为它有发生的理由,超越历史的人,才叫以史为鉴,然而我们终究不能超越,因为我们自己的欲望和弱点。

所有的错误,我们都知道,然而终究改不掉。

能改的,叫做缺点,不能改的,叫做弱点。

能超越历史的人还是有的,我们管这种人,叫做圣人。


最重要的原则:

不要有利必趋,有害必避!

人人都想趋利避害,但是,你越趋利,越得不到利;你越想避害,那祸事换一条道还冲你来,而且来得更狠。韩信、彭越,都是趋利避害之祸。人只须凭着自己的良知、凭着大是大非去做,因为,反正随便怎么做都有风险,那为什么不做自己呢?

不要妄图避免所有的危机,不要一有危机就以为自己能把它解决,解决问题主要靠时间和天意,不靠你。要学会与风险和危机共存,不试图解决所有问题,带着问题前进。因为解决问题的举措,往往会制造出更大问题。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所谓“史学两司马”。南宋史学家王应麟评价说:“自有书契以来,未有如《通鉴》者。”

岳麓书社出版的《资治通鉴》(精装全四册)有如下几个特色:

1、装帧精美,典雅大方,全书精装四册,方便读者阅读,也适用于收藏;

2、定价亲民,方便广大普通读者购买大部头历史作品的需求;

3、无删减全收录《资治通鉴》全文,内容绝无缩水。


书籍介绍

《资治通鉴(套装共4册)》是司马光及其助刘攽、刘怒、范祖禹等根据大量的史料,历时19年编纂而成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上起周威烈士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书中描绘了战略至五代期间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几十个政权的盛衰之由,生动地刻画了帝王将相们的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旋涡中的生死悲欢。时至今日,《资治通鉴》仍是一本了解和学习中国历史的必读之书。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9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7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排版满分(511+)
  • 好评多(476+)
  • 一星好评(461+)
  • 无广告(470+)
  • 微信读书(320+)
  • 差评少(528+)
  • 无盗版(149+)
  • 品质不错(231+)
  • 无多页(365+)
  • 下载快(611+)
  • 目录完整(478+)

下载评价

  • 网友 仰***兰: ( 2025-01-03 18:58:03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利***巧: ( 2024-12-18 15:02:23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菱***兰: ( 2025-01-14 04:17:54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居***南: ( 2025-01-06 23:15:22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饶***丽: ( 2024-12-21 07:23:42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石***烟: ( 2025-01-10 10:44:49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苍***如: ( 2024-12-28 06:43:53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敖***菡: ( 2025-01-05 14:31:59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游***钰: ( 2024-12-30 02:17:44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孙***夏: ( 2025-01-03 22:33:05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宫***玉: ( 2024-12-26 02:53:34 )

    我说完了。

  • 网友 温***欣: ( 2025-01-05 19:29:47 )

    可以可以可以


随机推荐